望洋兴叹出自哪里(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哪里)
望洋兴叹出自哪里(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哪里)
“望洋兴叹”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的 《外篇?秋水》。说的是,
秋天按时到来,千百条河川都汇入黄河,
河面十分宽阔,
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,
水雾蒸腾,不论是河的两岸,还是河心的沙洲,隔岸望去,都分
辨不清岸上是牛还是马。于是,河伯(黄河之神)便欣欣然
自我陶醉起来
,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。
河伯
洋洋得意
顺着水流向东走,到了北海(今为渤海)。
他向东遥望
一片汪洋
,看不见水流的尽头,河伯
大吃一惊,
神态大变。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(北海之神)感慨地说:“
俗话说的好,
:‘
只有见识短浅的人,才认为自己高明。
’这正是说我呀。而且,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孔子的学识,轻视伯夷的节义,开始我不相信。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,
在事实面前,我才明白这话讲得对。要不
,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。”
北海若
说:“井里的青蛙由于受自身居住环境的限制,不可以同它讲大海;夏天的昆虫受季节的局限,不可以同它说冬天;见识浅的人孤陋寡用,受教育有限,不会听懂大道理。
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,看到了浩大的大海,
开阔了眼界,知道了你自己渺小浅薄,
知道了你自己的鄙陋,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。
”
河伯看到海洋而兴叹,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狭隘空间。同样,人应从世俗狭隘的人间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无垠的宇宙自然,才能拓宽知识视野,使个人从封闭狭隘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,去认识宇宙自然的无穷奥妙。
世界是无限的,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。知道少的人,往往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;知道多的人,才会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。自我满足是知识浅薄、眼光短浅造成的。
该故事还告诫人们,做人不要狂妄自大,更不能好高骛远,要知道,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
标签:
